水晕墨章、自然天成 水晕墨章、自然天成

—试论马骁的水墨画艺术及当今日本人传统审美情趣
20世纪80年代中期,出现在日本画坛的马骁水墨画艺术,以其水晕墨章、自然天成的东方艺术理念,大胆超脱的想象和瞬息变幻的神秘画境,在浓彩厚塗、叠加造做的流行画风中脱颖而出,在美术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风。日本一流的伊势丹百货店美术画廊举办马骁水墨画艺术展,盛况空前。日贸出版社连续出版马骁水墨画艺术系列画册。著名日本画家、东京艺术大学校长平山郁夫称马骁的泼墨水墨画“开拓了水墨画的新境地”、“是水墨画世界的新光芒”。日本现代著名画家中唯一涉足水墨画领域、并有水墨画名作传世的加山又造赞誉马骁的画“以非常自由的想象力、以超写实的精神创作新泼墨画。”
众所周知,近代日本画的变革,最初是由水墨画系统的狩野派开始的。伴随着明治维新、剧烈的社会变动、西方文化的侵入、写实油画的影响等等。由水墨画体系开始的日本画变革逐步向琳派平面装饰、注重色彩的方向发展。松岗映丘的再兴大和绘(唐绘)运动,把古代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之结晶——岩彩艺术直接运用到日本画中来。岩彩材质及制作特点,迎合时代的审美情趣而迅速波及整个日本画坛。经过小林古径、安田鞍彦、前田青邨等前期新古典主义画家的努力,至东山魁夷、衫山宁、高山辰雄(日展系统)、平山郁夫(院展系统)、山本丘人、加山又造(创画展系统),逐渐形成、奠定了由大和绘岩彩厚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日本岩彩绘画体系。20世纪50年代至今,岩彩绘画已成为日本画的代名词,而水墨画则日见式微。乃至60年代中后期,几个日本画大展团体基本上没有水墨画作品出现。马骁泼墨水墨画之所以受到日本各阶层人们的普遍欢迎,其一、重新唤回了埋藏在日本民众内心深层的传统审美情趣。日本是一个多山、多林,受季节风影响的多雨水的国家,南宋时代传入日本的水墨画及随后的盛行,与日本的风土气候不无关联。其二、马骁的泼墨水墨画以其现代的表现形式、丰富的想象、大胆的泼潵、自然的妙趣,激发人们的审美与参与。与当时画坛流行的厚塗画法形成鲜明的对比。其三、马骁先生早年在中国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写实、写意的基础美术教育,并在回到日本的长期生活体验中,又融入了日本的注重情趣的审美特性,使其作品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性特征、又有日本独特的柔和的情趣主义风格。
在现代水墨画中,出现一些值得思考的新命题。诸如:墨象、墨趣、墨痕、墨的演出等等。这些命题,有意无意地在避开或弱化笔对墨的制约,而力求开拓水墨绘画表现空间。其背景,无疑是以当代人的审美视觉感受,和以人为本的一种更为宽泛的对多元文化构造的渴求。寻求一种既具有东方水墨精神,又能包容人类共通的审美情感本质特征的现代水墨绘画。此外,水墨绘画的载体、媒介、工具的变化,及对其文化艺术门类在表现形式、技巧手法借鉴上,近几十年来,已有不少个案。在继承水墨艺术精神的基础上,力图摆脱固有的水墨表现陈式、框架。马骁先生的水墨艺术创作,正是具有上述的一些特征:
一、铺水泼墨、随缘造境
首先,马骁先生的水墨画创作,在材料使用上,就是一个“破例”。在多种纸质多次反复尝试后发现水彩画纸的其中一种,能较好地保存墨色在与水的浸化过程中微妙的变化,极细颗粒的墨色,被水的吸引、诱发、冲涮、流动中呈现丰富多彩的“痕迹”效应,借助于这种水彩纸的特质,马骁先生开创出了他独具风格的“铺水泼墨,随缘造境”的水墨画创作。在用水铺染之后,尽情尽性地泼潵、借助水的冲涮和墨的流动、泛滥、浸化,画面呈现各种水痕墨迹。流动着的形体和水墨交融,相映成辉。如作品《自唱鱼歌缓缓归》《小夜曲》《一朵白云》《恋歌》。最初的“缘起”行为,它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天真烂漫式的自我放纵,恰如诗歌的比、兴。马骁先生再此间,充分地理解并发挥了泼墨技术的极至,用墨重叠、用水重叠。借助水的压力、渗透营造云气、水雾。同时,把握整体布局,开合有度,疏密有致。这一切也可能是苦心积虑的精心编织,也可能是一挥而就的偶然巧合。更主要是作者长期以来濽心艺事,苦心钻研,行万里路,体察自然的结果。山川万物的势态、脉络,云霞青岚的坐起走向、成竹在胸、随手唤出、妙然成境。在铺水泼墨的运作之后,便是随缘造境。这种“缘”是水到渠成、顺理成章的自然缘分。《自唱鱼歌缓缓归》的几点帆影,把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的纵深,空间变得开阔,而画题中的两个“缓”字,令人感到一种静谧和神秘。《大地甦生》则借于纸质产生的细长的墨迹线形,暗示出一种大地草原、欣欣勃发的早春气候,欢快的鸟在戏乐的明快场景。不牵强、不附会、随缘而造境,这是水墨表现中最后的整合谐调,足见马骁先生深厚的造境功力。
二.虚若无物、实处点睛
马骁先生的水墨造境,提供了一个让人心旷神怡、畅游遐想的梦幻般的空间,墨在水的运作下,烂漫起舞,四处横溢、或浸润、或流布、或浸化、或淡出。满幅墨痕,而无沉闷晦涩,朦胧氤氲之中透见明快畅通。作者就象一个用墨的魔术大师,自由自在地在纸上喷云吐雾、造化自然。这种大面积的虚幻处理,并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制作,是马骁水墨画的又一特色。如作品《三峡》《天地幻影》《黄山颂》《深山幽谷》等,他适合人性情中那种寻幽揽胜,好奇掠险的心理感应,以暖昧朦胧的意趣,劝诱观者的视线,进入作者的意境之中,唤起人们内心的各种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思絮。这种虚幻的处理,不同于传统的留白,又有类似的功用。他虚若无物、却虚而不空。这种虚、或留白,不是那种置陈布势、惨淡经营的理性思考的结果,而是纵笔泼潵、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所驱,水与墨交响后的余韵自留。所以,虚处的空间转换,自然合理。
此外,与大面积虚幻处理画面相对应,点睛式的现实景观、山形、瀑流、人物、走兽、飞禽等的处理,时尔隐没于环流奔放的水气墨韵之中,时尔在留白,最响亮的聚焦点上凸现,这亦是马骁先生长期观察生活,写生旅行,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致。
弥漫着水痕墨迹,虚幻空灵的画面,出现人、马、鸟、鹰、鹤、山岳、河川,马骁先生把这些现实景物,作为点睛之笔,压缩到尽可能最小、最少,乃至有些作品(《三峡》)一眼看出满纸烟雾,细细品来江帆楼亭宛然目前。现实与虚幻交和于同一画面,迷茫的虚幻有了现实的依托,点睛之笔让观者从飞翔于天际的想象中乍地刹住,回到现实中来。在超越现实的虚幻遨遊中,添进了一份现实的亲切和温馨。出人意料巧藏转机,在虚若无物的水痕墨迹的背后,透出绝壁巨岩,川河丛林。
三、意匠运筹、自然天成
墨之黑不同于矿物的、植物的、化学合成的那种封闭、堵塞的黑,它有一种“无限之深度”,透明、深邃、老子称之为“玄”。一切文明的虚饰,官能的耽美,世俗的诱惑,都在墨的“玄”而“黑”之寂寞中解体消失。
也许这种黑的“根源性的静寂之感”正合马骁先生的情怀意念。它构成了马骁先生的水墨绘画以墨为主,以用墨、泼墨、以水代笔、水晕墨章的艺术表现形式。把握、控制自然力的各种变化,让它演衍出纸上的水迹墨痕,亦非一朝一夕之能事。所谓意匠之运筹。要运筹惟握,心想事成,确属不易。水份的多少、墨的流量、泼墨泼水的冲击度、趁湿时浸入的时机、水与墨交溶流动时的方向、整个画面全局的顾及不能过于单调,也不能太过繁褥等等。这一切都必须在画面湿润的一定时间限制内考虑、运作、完成。他不待干后的重复叠加,须是畅通无阻、瞬时即刻的一气呵成。无论是预想形迹的显现,还是偶发式的妙趣横生,每次临池都是勇者的挑战。就象舞台上的演员,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一举一动,他必须高度集中、调动整个身心投入。因为此类作画,它的可预测系数太小了。水与墨交溶的一瞬间,就是作者把自己置于险境的那一刻。为之亢奋、激动,同时也包藏着沮丧和失败的可能。泼墨造境,是勇者无畏、果敢的探险,它留下的是自然天成的妙趣、天衣无缝的契合。
人的意匠运作是顺应自然法则之运作,无为而为,自然天成是东方艺术至极境界。马骁先生的水墨艺术,依托自然力的各种变化、水的流动冲涮、墨汁的蔓延、浸润。由泼墨泼水引发的各种水迹墨痕,都是一种自然形迹,而人的内心深处,最感愉快、舒坦、放松,也是一种自然状态。这两种自然形态的冥合,是马骁水墨画所创意境、取悦人心的根本所在,即人与自然的同一性。它没有塞尚的那种刻意追求,几何式地重诠自然,也没有毕加索式的综合分析、思辩的苦心。一切是顺应自然、还原自然的自然状态。借助于自然之力、用墨之神奇,马骁先生回到了水墨画创始之初的原点—“畅神”。“神之所畅孰有先焉”(南朝-宗炳)

近百余年来,广为流行、普及的生宣纸水墨画的表现样式,几乎统括了水墨艺术表现的全部,从而导致我们现在谈论水墨画(包括彩墨)必以生宣纸为载体,及在生宣纸这一载体上的笔墨运作,色墨渗化的样式为基本原点、或出发点。生宣纸水墨画(包括其它渗化的植物纤维纸、皮纸、高丽纸等)的确,极大限度地显现出水墨画之酣畅淋漓、痛快、干湿并用、变化无穷、皱擦点染、挥写自如的画中三味。并由此,在水墨艺术的观念、审美情趣,乃至创作(制作)程序、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,形成了一个近代水墨画的共同语境—生宣纸水墨画。然而这并不是一千数百年中国水墨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全部。
铺水泼墨,是早期水墨画(矾绢纸上)的一种制作方法。《历代名画记》“吹云泼墨”中所写“沾湿绢素”;荆法《笔法记》中所言“水晕墨章”,都与此相通。以矾绢纸为载体,注重渲染、制作性水墨画表现形式的作品几乎占据了古典水墨画名作的一大半。梁楷的泼墨、破墨画法,亦是在不渗透化的矾绢纸上实现的。所以,渗化、浸润、水痕、墨迹而产生的水墨画独特的美感情趣,并非生宣纸的专利。马骁先生独创的这种泼墨造境的水墨画艺术形式,不在材料上形式上格守拘泥,而在精神上本质上接近它—“容势”“畅神”。这是他对中国水墨画整体把握中悟出来的一种精神向往和追求,是他遍观名迹、饱遊名川、天资聪慧、勤奋研习、积学感悟后对水墨艺术在现代表现形式上的一种创造。
马骁泼墨水墨画在日本获得成功之后,他并没有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之内,90年代起,又致力于水墨画的普及教育,致力于日中水墨画交流事业。先后在东京设立了马骁水墨画展示馆;在静冈、东京开设水墨画教室;并连年在东京艺术剧场画廊举办马骁水墨画艺艺大赏展,奖掖后学。还应各种水墨画团体的邀请,不辞辛劳,在日本全国各地教学、指导,为水墨画艺术在日本的复兴鞠躬尽瘁、身体力行。
2006年11月19日至27日,马骁偕夫人画家王荻地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,这在日中友好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增添值得纪念的一页。我们衷心祝愿马骁王荻地伉俪的画展获得圆满成功。

旅日岩彩艺术家 卓民
2006年10月19日
一覧に戻る 回到索引